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准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三、教情、学情分析
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作者内心惊讶、难过、愧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助学
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
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母亲)
b、如果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指名说:爱、关怀、梦……)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 (板书:第一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新课文。 (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难以忘记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合乎逻辑思维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过抱母亲的事情,但是书中的语言文字或许能给你留下点什么? (打开书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读)
3、读了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留下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师述:是啊,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多媒体出示该句,指名读)
第一次抱母亲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没想到……” (板书:没想到)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围绕“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紧紧抓住三处“没想到”组织教学,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读己独有的感受。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逐步溶解了教学难点。
(三)精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划出相关语句,用心再
读读,此时此刻的“我”没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习惯)
2、交流: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 (指名读相关语句)
3、多媒体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
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没想到……”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并读一读)
b、没想到母亲很轻,他以为母亲怎样?从哪看出母亲很轻呢? (差点仰面摔倒)
c、他以为母亲很重,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抓住词语:“使劲、左手、右手”体会)
师述:看这动作,“左手……”、“右手……”也许还半蹲着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许还屏住呼吸,因为他以为母亲 (生:很重),必须得用劲,没想到 (生:很轻),这一使劲,差点 (生:仰面摔倒)
d、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
e、此时此刻,文中的“我”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当作者准备使劲一抱时,差点摔倒,留给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指说并板书:惊讶) 这是作者从未想到的,他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再次指名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母亲太轻了,轻到了我一使劲,差点摔倒。 (齐读这一句)
4、站在一旁的护士责怪我…… (指名读护士的话)
而我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答: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板书:这么轻)
引导:母亲到底有多重?你从哪里了解到的?说说自己有多重?
看着手中的母亲,她竟然和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重,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我”
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指名读一读)
师述:看到这样骨瘦如柴的母亲,谁的心里不难过伤心呢?母亲实在太轻了,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设计意图
母亲到底有多重?书中只有两个数字说明母亲的体重:“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通过这两句话让学生猜猜母亲大概有多重,学生不难看出此时的母亲超不过89斤,或许只有70几斤。再让学生说说自身体重,而四年级的学生重的可达90几斤,轻的也有六七十斤,这样一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真的很轻,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6、“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呢?是什么让作者产生
错觉呢?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 ……此处隐藏25512个字……p>
同学们,你读了“翻山越岭”眼前出现了什么?把这种艰难读出来?能把它带到句子中把句子读好吗?男生读一遍。
第三句比较简短,你能读好吗?“愧疚”是什么意思?(给它们各自组词)文中的“愧疚”可包涵着丰富的内涵呢,相信同学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这个偏旁你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
4、同学们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读得很准确,其实这篇课文中的对话较多,要想读好还得下工夫呢。下面请大家再次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部分。
5、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大家捧起书来,看看书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请你用心得读一读。
6、愿意把稳重最打动你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
7、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相信打击对这个故事已经比较了解了,能不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写字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齐读一遍。
2、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观察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样把它们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3、老师友情提醒这两个字:课件展示“疲”和“摔”的笔顺。
4、各描一个,写一个。
四、小结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5一、课前准备:
1、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3、出示歌德的话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用心去思考,不仅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适时地展开合理的想象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
二、导入教学
1、同学们,歌颂母爱一直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歌颂母爱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2、板题。
3、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浏览课文后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词。(难过、愧疚)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
四、朗读感悟1——3节
活动一:
1、自由读。文中有三处“没想到”,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轻声读一读,配上相应的动作,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出示: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1)自由读,并为第一段文字配上相应的动作。
2)从这两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难过)
3)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两段话。( 指名读、小组读)
出示:
B、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力大无穷、母亲身子很轻、母亲挑的担子很重)
活动二
过渡: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呢?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1)默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的呢?
是呀!小时候,80多斤的母亲,肩上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背着女儿,拉着儿子翻山越岭,所以儿子觉得母亲——力大无穷。长大后,逢有重担时,母亲总不让我们挑,所以作者觉得母亲——力大无穷。这样的艰辛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 ),经历了无数个酷暑,所以作者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2)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那100多斤的担子和背上的妹妹吗?那母亲的担子里还装着什么?
孩子们,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母亲所挑的岂止是100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家庭的大半个天呀!
3) 80多斤的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伟大的母爱)
4)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走过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5)这就是母亲,为了子女,为了家庭,为了生活,走过了多少艰辛的道路,却毫无怨言。然而,不懂事的我们对母亲关心的太少,了解的太少,所以作者愧疚、难过,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你一定会读的更入情入境!
3、多么伟大的母亲!难怪护士动情的说:————
活动三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 给这句话换个说法。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母亲为你和你的家人都做了些什么?
是呀,母亲教会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当灾难来临时,是母亲为我们支撑着生命之门!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有这样两幅画面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间。(播放画面)这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母爱无边啊!
6、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分角色读一读2、3两节吧!
五、学习4、5两节
过渡:面对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的母亲,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一般,(边说边板书:无数次)我抱着母亲入睡—
活动四
1、自由读课文、看看插图,联系前文,想想母亲为什么会流泪?
2、交流思考题
(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3、让我们再次地在朗读中品味这幅母子亲情的感人画面吧!配乐《懂你》
4、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很不平静,现在你们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写下来(可以对文中的母亲(设计颁奖词)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2、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母爱无边,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文档为doc格式